一分快三精准计划导师(中国)网易百科app下载_
9月13日,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,北京仅剩的一家在营家乐福门店——四元桥店于近日关闭。至此,北京暂无营业的家乐福超市。尽管从家乐福天通苑店关闭时,北京家乐福公司方面便开始回应,门店维修、门店调整,但最后三家公司恢复营业的时间均不确定。而且,家乐福能否重获新生在于能否获得新的资金注入,补全供应链,而非是否继续调整。同时,紧闭大门的家乐福超市还面临两重难关,既有未结算交付的供应商欠款,还有消费者尚未花掉的家乐福购物卡。
“超市那块儿已经关了,关了得有几天了”,位于四元桥购物中心三层的棒!约翰门店工作人员表示。家乐福超市四元桥店门口已经拉起了围栏,不再接受顾客进店。
值得关注的是,家乐福四元桥店是家乐福在中国首个拥有自有物业的自建门店,且该卖场曾被作为亚洲最大卖场来打造,整个卖场的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。
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调整结构,门店马上重新开业。对于调整的细节、动态,该负责人没有更多解释。约一个月前,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家乐福四元桥店时,该店内货架多数处于空置状态。
于家乐福中国而言,或许“关店”“暂停营业”是节约成本支出的方法。此前,家乐福通州阳光生活广场店关店前,因拖欠能源费被供电局强制停电而无法正常经营。该广场负责人提到,此前,家乐福北京超市门店缺货时,店内有几名员工在岗,同时店内部分冷柜继续开机运营,销售剩余的商品。暂停营业或许能减少人工、电费等多方面的开支。
近两个月以来,家乐福中国在北京的最后三家门店相继暂停营业。其中,家乐福天通苑店于今年8月初暂停营业。北京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店设备维修,会重新开业。然而,截至目前,该店仍处于关闭状态。
家乐福中国在各地门店相继关停。一位接近家乐福中国公司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,天津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几乎全部关闭。不久前,家乐福在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闭店,广州、深圳两地已无家乐福超市。此外,武汉地区的家乐福门店也已全部停止营业。
今年以来,家乐福门店相继闭店前,门店的运营便逐渐“失控”,货架出现大比例缺货的现象。不少供应商不再向家乐福中国超市供应商品。
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一位与家乐福中国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吴朝勇。吴朝勇经营一家营养保健品公司,商品供应家乐福华北地区门店。据吴朝勇介绍,自2020年下半年起,家乐福与公司的结算开始出现异常。“我们的合同约定的账期是45天,一般60天家乐福会结算账目,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,便没有进行货款结算。”经历了近一年的货款无法结算,在2021年10月,吴朝勇决定不再向家乐福供货。
至今在近三年的时间里,家乐福拖欠吴朝勇的20多万元货款仍未完成结算。吴朝勇正在考虑向天津地区法院提起诉讼,要回拖欠的货款。
不仅如此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本地熟食企业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,家乐福中国拖欠该公司部分货款,公司已经提起诉讼,希望通过诉讼追讨欠款。对于目前诉讼进展、拖欠货款的金额,该负责人没有过多透露。
吴朝勇的遭遇是很多供应商、品牌商的缩影。公开资料显示,今年2月以来,旺旺、好丽友、统一等品牌企业纷纷申请冻结家乐福中国资产,追讨货款。今年2月,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申请冻结家乐福(上海)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银行存款2274.12万元;中国旺旺则申请冻结家乐福供应链公司2398万余元。值得关注的是,从2022年9月旺旺和家乐福就已经停止合作,但家乐福仍拖欠旺旺公司2000多万货款。
暂停营业、关紧大门的家乐福中国,不仅失去了供应商,也挡住了消费者,持有家乐福购物卡的消费者更是无处消费。此前,北京商报记者在家乐福四元桥店遇到消费者杨女士,她持有的家乐福购物卡中还有300多元没有消费,然而店中已无货可买。
今年年初以来,家乐福超市多次传出消费者使用购物卡结算受限的消息。
家乐福购物卡属于预付卡,购买商品受限、门店暂停营业,消费者该如何维权?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,根据《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(试行)》 第14条规定,单用途卡章程和购卡协议应包括退卡方式。同时本办法21条还规定,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依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约定,提供退卡服务。
付建提到,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,应当按照约定提供。未按照约定提供的,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收款,并应当承担预收款的利息、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。
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【编辑:付子豪】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黑龙江的林场、乡村、高校等考察调研,期间专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,谋划部署东北全面振兴。
在座谈会上,总书记深刻阐述东北地区肩负的重要使命,深入分析东北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,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作出部署,为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、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指明了前进方向。
白山黑水之间,重振雄风恰逢其时。
《时政微观察》与您一起,看东北全面振兴的“天时地利人和”。
“天时”:新时代新机遇
我国幅员辽阔、人口众多,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,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。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几次重大调整,直接关系东北“命运”。
提起东北,人们很容易联想起“共和国长子”。浓重的历史色彩下,这里有过辉煌,也有过低迷,肩头扛着国家重担,如今又焕发青春。
“一五”时期,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,有70%以上布局在北方,其中东北占了54项。新中国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、第一架喷气式飞机、第一艘万吨巨轮、第一辆内燃机车、第一块“的确良”……过去,东北依托新中国建设的时代机遇,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。
进入新时代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。东北地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、产业安全、能源安全、生态安全、国防安全的战略地位不断夯实。
这次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我国发展大势,深刻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: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;构建新发展格局,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;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。
推动东北全面振兴,根基在实体经济,关键在科技创新,方向是产业升级。
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授洪向华在接受《时政微观察》采访时表示,东北有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良好工业基础和产业链条,从国家整体布局来看,需要进一步发挥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。
锻长板、补短板,东北全面振兴的“必答题”。
“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之行中首次提出的‘新质生产力’,是东北‘换道超车’的重要抓手。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在接受《时政微观察》采访时表示,这意味着东北要摆脱历史包袱轻装前进,必须着眼于新的增长引擎,瞄准面向未来的、能起到先导性和未来支柱性的产业,瞄准引领性的、原创性的、交叉融合性的技术,瞄准融合化、集群化、生态化发展的产业形态。
洪向华认为,“新质生产力”就是新的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,对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等生产力三要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劳动者素质要得到全面提高,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生产资料都要增加科技含量,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以产业升级来构筑新的竞争优势、塑造新的发展赛道、赢得发展主动权。
“地利”:区位优势独特
东北区位优势独特,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,地位举足轻重。
从国内全局来看,东北“天然禀赋”厚实。
拥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、1亿多人口,建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,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。东北地区发展成绩单有目共睹。
在这次座谈会上,几位发言的同志都提到了粮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随后的重要讲话中,也肯定东北“国家粮食安全‘压舱石’作用进一步夯实,粮食产量占全国1/4,商品粮占全国1/3,调出量占全国40%”。
作为我国最北生态安全屏障,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。这里山脉绵延不绝,江河川流不息,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。
改造升级“老字号”、深度开发“原字号”、培育壮大“新字号”,近年来,东北地区装备制造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果显著,解决了很多关键技术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观“地利”之便,还要跳出东北看东北。
在这次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,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、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。”
如何深刻领会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?王福强认为,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东移,东北亚会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。而我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,从国际联通的角度来看,目前东北是属于前沿的。
鲜活的数据是很好的例证。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—东北亚博览会上,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企业汇聚东北,达成99个合作项目、引资额844.75亿元。
近年来,东北地区不仅立足自身定位服务国家大局,更在开放合作中打开发展格局,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,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
“人和”:精神底蕴深厚
实现东北全面振兴,人的因素至关重要。
“东北人才不少、技术基础雄厚、干部素质也不错,往往就缺一点创新精神和思想格局。一重抓了这块短板,各方面工作都上来了。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2018年金秋,习近平总书记赴东北三省考察,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感慨,“在这里,我能感到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爱国心、创造力,坚定了大家一道实现百年目标的信心。”
这里有一脉相承的拼搏精神、奋斗精神、创业精神——
东北抗联精神、雷锋精神、大庆精神(铁人精神)、北大荒精神里,藏着东北屡创奇迹的“精神密码”。
洪向华表示,这些精神资源是我们独有的,是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,对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,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这里有鼓足干劲的人们,一步步夯实大国重器的产业根基——
黑龙江省内有700多个科研机构和80多所高校,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;沈鼓集团自主研发我国首台套年产150万吨乙烯装置大型压缩机组;哈电集团研制的百万千瓦水电机组,推动中国水电向世界水电“无人区”迈出坚实步伐……
人口、人才流失,一度是东北之痛。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东北人才振兴把脉开方:
“优化创新产业环境,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,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,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,支持东北留住人才、引进人才。”
“加快边境地区交通、通信、能源、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设,加强边境村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努力留住现有人口,同时鼓励发展边境贸易、边境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,支持在边境城市新建职业教育院校,帮助县城和小城镇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。”
一分部署,九分落实。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应如是。东北重振雄风、再创佳绩,全面振兴,未来可期。
(央视新闻客户端)